
我市地處岷江中上游,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交通方便、環境優美、境內河渠縱橫、水域廣大、水質良好、水量充足,區位優勢明顯,具有發展冷水魚養殖的良好條件。近日,央視7套鄉土欄目組來都江堰市拍攝水文化及水產品養殖和美食紀錄片,攝制組分別于4月3日- 9日在市委宣傳部和我局的共同配合下進行拍攝。欄目組主要對都江堰市的冷水魚產業在經歷5.12地震至今5年多時 間恢復及復興情況進行宣傳報道。一是冷水魚的養殖、繁育技術。尤以虹鱒魚的繁育體系為首,我市是冷水魚苗種的發源地之一,在省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二是都江堰市水產養殖面積約1085畝,年產量1000余噸。三是拍攝地點是集觀光、旅游、科普、美食于一體的漁業旅游基地,分布于虹口、紫坪鋪、胥家等鄉鎮。其中在通威(成都)三文魚有限公司、都江堰日興鱘魚科技有限公司、都江堰新聯水產養殖有限公司、虹口三文鱒產業開發有限公司等地取景,并請企業負責人和水產專業技術人員在從事冷水魚養殖和如何帶動周邊冷水魚養殖戶,促進廣大農民增收上進行現場采訪報道。四是對冷水魚在藥用、保健與美食上進行深入挖掘。包括冷水魚科普博覽館、漁業觀光體驗區、三文魚菜品簡介、水產美食制作過程、營養價值和國際影響力進行宣傳報道。五是都江堰市冷水魚產業的休閑觀光漁業模式對建設“國際旅游城市”的促進作用進行深度報道,通過報道水產養殖也反映了我市充沛的水資源、優良的水質以及在水環境保護方面的成績。都江堰市漁業正逐步由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變,水產品質量安全和水產資源保護工作穩步推進,基本建立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水產保障體系。震前,我市冷水魚養殖面積一度達到6萬平方米以上,冷水魚產量360噸,產值1000余萬元。 但地震災害給冷水魚產業帶來了極大的損失,遭到毀滅性打擊,冷水魚損失1200噸,經濟損失過億元,是地震災害中損失最慘重的產業之一。雖然地震損毀了冷水魚產業,但資源在、人在、市場在、技術在,近年來在成都市政府和都江堰市政府的共同關心和支持下,冷水魚企業重拾了信心,冷水魚產業也逐步恢復,目前養殖面積達4.2萬平方米。據悉,此次采訪活動制作的節目,將于5月份在中央電視臺7套鄉土欄目中播出。

下一步,我局將努力挖掘“以水為載體”的各類宣傳,積極和省級以上媒體探索新課題,為都江堰建設“國際旅游城市”擴大宣傳面和影響力。 |